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圆满完成 点燃梦想的火种

发布时间:2021-12-1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原标题: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圆满完成 点燃梦想的火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准时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授课活动。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与8年前在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相比,这一次课堂有何新变化,授课内容有何新亮点?进入空间站时代,“天宫课堂”会成为常态吗?

  空间站授课资源更加丰富,广度和深度均有拓展

  “同学们,你们好!”在王亚平熟悉的声音中,太空授课拉开序幕。

  我们的太空家园长什么样?王亚平首先带大家参观了航天员的生活区,休息区的家人照片、小布偶和舷窗外的浩瀚风光,构成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画面。

  “太空厨房”冰箱里的鲜苹果、食物加热器和微波炉,“太空跑台”、可脚蹬也可手摇的“太空自行车”……一件件工具、一个个细节,拼出了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日常。

  “我们看上去胖胖的,是因为微重力导致血液上涌,所以在轨锻炼很重要。”王亚平向同学们展示了太空跑步和“倒立”骑行。

  2013年6月20日,在神舟十号任务期间,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为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天地互动太空课堂。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有许多新亮点。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告诉记者,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研究主要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两大类。前者研究自然现象,如微重力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物体燃烧等物理化学现象;后者主要是工程实践,如水再生系统、尿处理系统等。

  “授课项目涉及许多工程方面的展示和科普,比如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水再生系统介绍。他们与细胞学实验等科学研究展示相得益彰。”杨宇光说,与上次授课主要展示物理现象不同,这次授课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而这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正是得益于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授课资源更加丰富。

  太空微重力环境是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水膜实验”令人印象深刻。8年前,王亚平曾成功制成了一张漂亮的水膜,并把带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嵌入其中,中国元素锦上添花。在今天的课上,王亚平又一次为同学们演示了“水膜实验”。不过这次,道具换成了她和女儿早已准备好的花朵折纸。

  “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我的女儿。”王亚平将花朵小心翼翼地放在水膜上。在太空微重力下,水的表面张力增大,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花朵在晶莹剔透的水膜上缓慢“绽放”。

  “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王亚平寄语孩子们。

  天地课堂一“链”牵,多系统共同保障太空授课“信号满格”

  除课程内容外,这一回的“硬件设施”也有很大升级。天宫一号的内部活动空间只有约15立方米,而现在空间站仅核心舱就达到50立方米,“教室”更加敞亮。

  多机位、高清画质,“太空网课”非常稳。音视频信号流畅稳定,确保“空中课堂”零延时、不卡顿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最大挑战。

  “天地交流互动,主要由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系统、地面测控站三方面共同完成。”天链二号01星副总设计师李向阳告诉记者,航天员给地面的信息依次通过空间站中继天线、天链中继卫星、星地下行链路等传输到地面站。据介绍,太空数据中转站——天链一号03星和天链二号01星接力保障这次太空授课,舱内的多台高清摄像机拍下的高清视频,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传送至舱内的显示器,从而实现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

  和第一次太空授课相比,8年时间里,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换代升级,太空授课等需要长弧段、强信号支持的重要活动也因此开展得更加从容。

  “2013年太空授课,我们当时天上只有3颗星,都是一代星。现在我们天上有5颗星,除了天链一号04、05星,还有天链二号01星,二代星比一代星在传输速率和其他能力上更高。”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总工程师单长胜说。

  点燃梦想火种,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

  “空间站里,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进行循环?”“好奇你们在太空的生活,能看到UFO吗?星星还是一闪一闪的吗?”“冲出地球和返回地球,是不是和我们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呢?”……

  “天宫课堂”采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也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据了解,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国科技馆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参研参试单位提供支持。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杨宇光说,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活动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科学价值无可替代,“开展科普教育,让青少年爱上航天,让公众了解航天,空间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太空教育已成为连接青少年学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桥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国际空间站也在开展太空科普教育活动。之前,太空授课第一人、曾随美国‘奋进’号飞船上天的芭芭拉·摩根还与王亚平有过通信交流。”杨宇光说。

  “航天员太空授课,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启发,就是希望用实验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起到引领作用。”此次太空授课“备课”科普专家、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说。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结束此次太空授课时,王亚平呼应了8年前的那句结束语。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未来,更多精彩的“天宫课堂”将点燃孩子们梦想的火种,引导他们探索浩瀚的星空。

中国全民新闻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